重要言论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重要言论 > 正文

蓝田:传家训正家风立乡约塑民风 推进移风易俗工作进村入户

来源:陕西文明网  责任编辑:何琦  时间:2020-06-02

  蓝田县辖18个镇、1个街办、337个行政村,65万人。北宋时期蓝田“四吕”兄弟制定的《吕氏乡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乡约,产生了深远影响,誉为“开关中风气之先”。近年来,蓝田县在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中,坚持把弘扬乡约文化作为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突破口,大力开展“传家训树家风,立乡约塑民风”活动,着力倡导文明生活理念,弘扬勤俭优良传统,促进移风易俗工作进村入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细落小落实。

  一、高度重视,强化领导,夯实农村移风易俗的组织基础

  一是查明症结,响应民意。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全县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和农民的文明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伴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传统的人际关系、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受到了巨大冲击。群众迫切希望改变铺张浪费、不孝父母、不和亲友、重利轻文、乡情冷漠、人情淡薄等一些不良风气,构建风清气正、遵徳尚礼、向上向善的良好社会风尚。

  二是政府引导,典型示范。为了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县委、县政府连续出台了《蓝田县以建设“文明家园”为目标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工作进村入户的实施方案》、《蓝田县领导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实施细则》、《蓝田县规范祭祀用品市场倡导文明祭祀新风实施方案》等文件,把移风易俗作为重要内容,号召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在日常生活中率先垂范,为广大群众做好表率。同时,在19个镇街各树立1—2个示范村,通过典型引导,示范带动推进。

  三是创新载体,发动群众。针对农村社会风气中存在的不良现象,我们结合实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尊重群众的意愿,把培育乡约文化、弘扬优良家风作为开展移风易俗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载体,大力实施新乡约、新乡贤、新家风、新民风“四新”工程,用村规民约教化乡风,让乡贤参与农村社会管理,用优良家风带动民风,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在农村落地生根,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二、完善乡约,塑造民风,探索农村移风易俗新路子

  一是丰富内容,扩大村规民约覆盖面。在村规民约制定中,通过召开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入户听取群众意见等形式,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群众的风俗习惯,围绕“品行端正不违法,红白喜事不铺张,勤俭持家惜物力、家庭和睦不忤逆,邻里互帮不生非,崇尚科学不迷信,崇文尚德重教育、健康娱乐不赌博,热心公益不落伍,保护环境讲卫生”等10个重点内容,修订完善各村的村规民约,使村规民约真正的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让群众易记易学易对照。目前,全县已有100多个村制定了内容易于传播、具体实用、操作性强的村规民约。三里镇乔村结合村情实际,制定出村民红白喜事的标准,倡导节约风尚,现在红白喜事已无超标准现象,群众反映良好。小寨镇代桥村取缔了已故老人周年纪念活动,大力倡导厚养薄葬,目前该村这一做法已在周边10多个村子推广。

  二是加大宣传,提升村规民约影响力。结合文化墙建设,将村规民约在村里的醒目位置上墙公示,便于群众学习,提高村规民约的知晓率。在此基础上,利用道德讲堂、乡约大讲堂,善行义举榜,定期举办活动,宣传在村规民约践行中的好人好事,用身边人和身边事教育群众、感化群众。辋川镇狮子沟村把村规民约制作成标牌,张贴到家家户户,群众出门进门日见日省,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目前全县已有80多个村子在广场设立了“善行义举榜”,把移风易俗工作中涌现出的孝老爱亲、诚实守信、助人为乐、勤俭节约、拾金不昧等方面的典型榜样上榜公示,引导全县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三是开展评议,加强村规民约制约力。各村按照“为人正直、办事公道、威信较高、说理能力强”的原则,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推荐老干部、老模范、青年致富能手、妇女代表、通晓政策懂得法律等有威望、有能力、有责任感的5至7名乡贤担任村规民约评议会的成员,成立村规民约评议会。全县1000余名评议员活跃在农村一线,依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村规民约,针对村中出现的不文明的人和事进行监督评议,参与 “好媳妇”、“好公婆”、“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评选活动,教育和引导农民遵守道德规范、提高道德素质、树立文明新风,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三、传承家训,倡导家风,激活农村新风建设源动力

  一是开展晒家训讲家风故事活动。围绕“和谐、孝道、劝学、劝善、勤俭、励志、修养”等方面,在全县开展“优秀家风家训”征集活动,让群众讲家风故事、晒优秀家训,以好家风带动好村风。活动开展以来已征集优秀家训20多条,并县内媒体进行大力宣传。组织全县知名书法家开展“家训义写”活动,为群众书写家风家训5000多幅,把“好家训”、“好家风”送到家家户户。小寨镇董岭村投资10余万元为全村180余户制作了木制家训,并悬挂在每户的门头,引导群众自觉践行。葛牌镇《齐氏家训》已有百年的历史,每年农历六月六日举行“晒家谱”仪式,对族人的言行进行规范,教育族人立品润心、德善修身。

  二是传家训树优良家风。通过优秀家风家训的传承,引导群众光大传统家庭美德,以良好家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化镇元君庙村农民姜国兴,深受“勤和于内,友贤于外,克己于德、诚信于人”的《姜氏家训》的影响,自费20多万元为乡亲修路架桥,被评为“陕西好人”。三官庙镇新房村家家户户恪守“读诗书、知明礼;重恩善,孝为先;少是非,亲四邻;助危弱,不图报”的老家训,近年来该村走出大学学子50多名,10多人成为业界专家学者。全村乡情浓郁,村民团结,和谐稳定。

  通过几年来的实践,立乡约、传家训作为实现村民自治的有益补充,已经成为蓝田县开展移风易俗工作的有力抓手,推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省市县级文明村镇80个,评选十星级文明户2700多户,涌现各级各类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50多名,其中“中国好人”2名、“陕西好人”3名,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在全县蔚然成风。(蓝田县文明委)

陕西文明网(网页打印)

操作选项

字体大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