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
清明之时,正值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乘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回家时顺手折几枝叶芽初绽的柳枝戴在头上,怡乐融融。也
连日来,陕西省广大公安民警开展清明祭奠英烈活动。
清明节前夕,陕西省各地老干部门以多种方式,缅怀追思先烈。
4月5日上午,参加完戊戌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代表,怀着敬仰之情,来到桥山种植新柏,表达保护祖陵、崇敬始祖之情。
“参加了清明节公祭活动,感触特别深,用文明的方式祭祀故人,既保护了环境又让逝者得到了安息。”3日上午,西安市殡仪馆举行2018年清明节公祭典礼暨公众开放日活动,来自我市各行各业的300余名市民代表参加了活动。
清明节将至,景女士委托墓园工作人员微信直播祭扫过程,视频中,她泪流满面。丈夫走时仅36岁,她把骨灰盒寄存了10年,直到找到树葬。陕西首个生态树葬区如今卖出去117个树葬墓地(已安葬92位逝者),尤其是最近一年来,卖出树葬墓地的数量是前两年总和的1.25倍。数字增加的背后,是人们对生态环保节地葬理念的逐渐接受。
“巍巍青山埋忠骨,朵朵白花奠英灵。”